資本“下鄉(xiāng)記”
2024/05/23 10:15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閱讀:1.1萬
《中國經濟周刊》 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作為新聞評論員,,我經常到處調研,,但這次有所不同,我跳開了熟悉的金融領域,進行了一次現(xiàn)代化農業(yè)領域的產業(yè)調研,。
為什么?伏筆在2020年底,,中國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時刻,,《中國經濟周刊》由我主持制作了一期特刊“我和我的鄉(xiāng)親們”,收錄了30個脫貧攻堅的故事,。正是從那時起,,在我心里留下了一系列問題:脫貧攻堅完成之后,中國的“三農”問題還有哪些困難待解,?盡管鄉(xiāng)村全面振興已接續(xù)脫貧攻堅成為未來中國“三農”的發(fā)展主題,,那鄉(xiāng)村又該如何全面振興?城市資本為什么愿意投資鄉(xiāng)村全面振興,、訴求幾何,、投資能否賺錢?除了鄉(xiāng)村旅游,,沒有旅游資源的“綠水青山”也能變成“金山銀山”嗎,?……
2024年春節(jié)和老伴自駕安徽度假,歸途在無為市石澗鎮(zhèn)探望好友,,偶遇兩位執(zhí)著于現(xiàn)代化農業(yè)發(fā)展的“癡人”,,領頭的名叫陳號新,京淼源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淼源”)CEO,另一位則是為了讓“京淼源”植根這片土地,、三番五次去說服陳號新的“向導”——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嚴橋鎮(zhèn)牌樓村原黨支部書記,、現(xiàn)任“京淼源”辦公室主任的陳偉。
也是出于好奇,,讓陳號新領我到村里轉轉,,結果沒想到,“京淼源”在這片土地上的一番創(chuàng)建讓我深感震撼:原來農業(yè)生產成本可以這樣來節(jié)省,,原來農業(yè)生產效率可以這樣來提高,,原來綠水青山可以這樣來升華,原來70歲的農民可以這樣來賺得數(shù)十萬元的年收入……
不過,,鄉(xiāng)村故事背后,,依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撐,資本“下鄉(xiāng)記”還真有看頭,。
“京淼源”的田間水渠不用鋼筋水泥,,而是“一層塑料膜+一層網(wǎng)”。
小成本里的小故事
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讀懂“京淼源”,,今年4月初,,我再次來到牌樓村做深入調研。
4月2日,,G41緩緩駛入巢湖東站,,來車站接我的是陳偉。讓我沒想到的是,,陳偉開著一輛十幾年前買的,、手動擋的比亞迪來車站接我。車很小,、膝蓋頂在副駕靠背上,,駛往30公里開外的牌樓村;車很臟,,腳下是泥土,,座椅上還有個西紅柿。為什么,?難道已經向土地砸了近2億元的“京淼源”沒有一輛商務接待用車,?后來才知道,“京淼源”真沒有商務接待用車,。公司一共11輛車,,都是生產用車,從陳號新到陳偉,,公司所有中高層管理人員用車都是自己的私家車,。
陳號新的私家車也是十幾年前的現(xiàn)代SUV,,那臟得更過分,,駕駛位腳下的泥土至少有1厘米厚,。這車開起來,偶爾還會發(fā)出突突的震動聲,,而每當發(fā)生這種情況,,陳號新都要下車去查看一番。
不過,,陳號新座駕的后備箱里卻非常豐富,,有無人機,這是他隨時查看“領地狀況”的必備工具,;還有兩個紙箱,,一個裝著面包、干吃面,、餅干,、火腿腸等,一個裝著各色飲料,。為什么,?陳號新說,我們現(xiàn)在管理的這片土地,,總面積很大,,這里邊養(yǎng)殖、種植,、水力,、電力一應俱全,就算開車查看一圈也需要幾個小時,,所以不能回家吃飯是常事兒,,餓了就打開后備箱對付一口。
先來說說陳偉,。他是1984年進京,,成為中國第一代農民工。開始在北京建筑工地去昌平拉沙子,,還當過裝卸工,,后來在北京站附近找了餐館服務工作,因為他為人忠厚,,勤奮好學,,深得餐館老板賞識,于是變成了這位老板熟食攤兒,、水果攤兒的“掌柜子”,,一干就是十幾年,,也算積累了不少的經商經驗,并積攢了人生的第一個10萬元,。2002年,,陳偉回到家鄉(xiāng),入了黨,、蓋了房,,還在石澗鎮(zhèn)開了一家小餐館。但不久,,牌樓村的村支書退休了,,于是鎮(zhèn)里找到陳偉,讓他成為月薪300元的村支書,。
陳偉的目標就是改變村里的貧困,,他當書記的15年間,為村里辦了兩個“采石場”,,不僅改變了村里的面貌,,而且成為嚴橋鎮(zhèn)第一利稅大戶。但最讓他感到驕傲的還是:軟磨硬泡多時,,把“京淼源”從鄰村的響山社區(qū)拉到了自己所在的牌樓村,,并甘心情愿輔佐陳號新去成就一份鄉(xiāng)村全面振興的事業(yè)。
鄉(xiāng)村全面振興談何容易,?首先就是要往土地里砸錢,,應當怎么砸?應當砸多少,?實際上,,往土地里投入金錢就像個“無底洞”,而且都埋在地下,,什么也看不見,,真干失敗了,什么也別想拿走,。從4月2日到4月8日,,我在牌樓村的6天,經常和陳號新,、陳偉一起下地,,邊走邊聽他們講,實地去看“京淼源”節(jié)約成本的“黑科技”,。
當然,,首先是國家每畝地2700元左右建設高標準農田,這對陳號新而言,,應當是最大的一筆成本節(jié)省,,但按照陳號新的測算,,真正建成數(shù)字化、智能化的高標準農田,,一畝地至少需要投入7000到8000元,,“但無論如何,政府每畝地投入2700元那是我們的幸運,,大大節(jié)省了我們企業(yè)的成本”,。什么樣的農田是高標準農田,?指標很多,,但從外行人直觀看,那些“水渠平直,,土地方正,,田邊裝有一盞盞‘捕蟲燈’”,而原來田間亂架的電線也都被有序歸攏的種糧耕地,,就是高標準農田的基本樣貌,。
陳號新非常看重這樣的高標準農田,,但也有個建議,,他說:“如果讓我們這些實實在在經營這片土地的人去參與設計規(guī)劃,那高標準農田建設可以更省錢,、更切實,。”比如,,高標準農田里的“水渠護坡”都是水泥筑就,,但陳號新讓我看了“京淼源”田間的水渠,這里的“水渠護坡”根本不用水泥,,而是“一層黑色塑料膜+一層藍色織網(wǎng)”,,在坡頂和坡底被石子兒壓住。膜不透氣,、不滲水,,讓水渠坡面不長草、不坍塌,;網(wǎng)為膜提供保護,,增加護坡的強度。這樣的做法:第一,,成本只是水泥護坡的1/10,;第二,不用水泥,,保護農田的原生態(tài),;第三,,這樣的護坡可以使用6到8年,到時候揭去舊的,、回收賣掉,、換新的。
因為“膜+網(wǎng)”的成本很低,,所以,,建水渠一是不用像其他高標準農田那樣,為節(jié)約成本而將渠道刻意拉直,;二是水渠的深度,、寬度更容易因地制宜,而不必按照固定標準,,從而進一步節(jié)約成本,;三是“田埂的彎彎曲曲,水渠的千轉百回”會讓田野顯得更加自然,,讓走在田埂上的人心情更加放松。
諸如此類,,在陳號新的潛心琢磨下,,“京淼源”的土地上到處都是節(jié)約成本的細節(jié)。目前,,“京淼源”承租的土地面積還在不斷擴大,,也正是這樣的擴張,無為市嚴橋鎮(zhèn)牌樓村附近的土地流轉價格幾乎翻番,,從5年前的300元/畝·年左右,上漲到現(xiàn)在最低也得600元/畝·年,。4月6日,,陳號新和陳偉領著“京淼源”管理班子來到十幾公里開外的農場村,和農場村村支書陳永翠一起丈量土地,,很快,,農場村的4500畝土地也將流轉到“京淼源”的旗下。據(jù)說,,“京淼源”接手這4500畝土地的成本應當在650元/畝·年。
我問:“這么貴的地你還能賺錢嗎,?”陳號新的回答是:“放心吧,,我算過很多次。其實這個利潤吧,,要從咱的經營本事里去摳,,而不是從農民身上賺?!?/span>
一條路兩邊,,右邊是“暫養(yǎng)”蟹塘,左邊是蟹塘種麥,,上海海洋大學把這里當成了養(yǎng)殖基地。
大投入中的大智慧
陳號新哪兒來的自信,?其實,,膽識源自5年的潛心研究。這其中,,最牛的是陳號新自己摸索出的“蟹麥輪作”技術,。目前,,這項技術被無為市乃至蕪湖市各級政府盯上了,并期待技術盡早成熟,、盡早普及,。為什么?為了國家糧食安全,。目前在中國,除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突破外,,中央還要求,,以2018年為界,此刻形成的存量耕地,,絕不允許繼續(xù)“非糧化”,,而且每年至少要種一季糧食。
安徽蕪湖,、巢湖一帶,,因為瀕臨長江,、河道縱橫、雨水豐沛,、山泉流淌,,所以這里的水產養(yǎng)殖業(yè)發(fā)展很快。但由于“耕地建塘”搞水產,,耕地“非糧化”也在所難免,。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很大的矛盾:一面是耕地“非糧化”政策的剛性,,另一面則是當?shù)剞r民希望通過擴大水產養(yǎng)殖增收。怎么辦,?
無為市是個縣級市,,作為市長的匡健自然會有許多“鬧心的事”,而一度最讓他鬧心的是國家政策堵住了“耕地養(yǎng)蟹”的路子,。這事兒很麻煩,,國家政策是為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這是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大事,。但根據(jù)現(xiàn)實狀況,如果把蟹塘恢復為耕地,,農民收入必然大幅減低,,結果很可能是種糧無利可圖的農民進城打工,恢復的耕地也會撂荒,,國家糧食安全同樣無法保證,。所以匡健非常著急,,怎么辦?匡健在調研解決方案時,,在“京淼源”停下了腳步,,而吸引他的就是“蟹麥輪作”技術。所以他囑咐陳號新“務必盡快取得經驗,,盡快能在無為推廣”?,F(xiàn)在,匡健保持著“陳號新熱線”,,密切關注著“蟹麥輪作”的點滴進展,而在陳號新看來,,這項技術的成功概率很高,。
什么是“蟹麥輪作”技術?當年,,陳號新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按傳統(tǒng)的蟹塘養(yǎng)蟹,,無為的畝產只有200多斤,但在蕪湖、江蘇,、浙江,,畝產一般都能達到300到400斤,。“從產量上我們就輸了,,肯定得賠錢,。必須想辦法提高產量?!标愄栃抡f。
陳號新研究后發(fā)現(xiàn):第一,,假如一畝蟹塘的合理養(yǎng)殖密度是2000只,,按傳統(tǒng)方法就是按一畝2000只投放蟹苗兒,因為這是一畝蟹塘能夠容納成蟹的極限,。但是,,按照成蟹需求去投放2000只“五角硬幣”大小的蟹苗兒(術語稱“扣蟹”),實際非常浪費,,而且“扣蟹”領地寬松會加大其跑動范圍,,很容易折胳膊斷腿兒,導致死亡率上升,。怎么辦?陳號新的辦法是:暫養(yǎng),。用過去1/10的蟹塘面積,,把“扣蟹”大密度養(yǎng)起來,,這不僅可以大大節(jié)省人工成本,,而且“扣蟹”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它們會互相搶食,不僅節(jié)約飼料,,而且搶食還能讓“扣蟹”鍛煉身體,,吃得多、長得壯,。
“扣蟹”養(yǎng)殖密度加大,,90%的蟹塘空出來了,這個“空當期”完全可以有效利用,。螃蟹一生要蛻五次殼,死亡風險最大的時間段是蛻去“三殼”之前,,但蟹蛻“三殼”要到5月底,、6月初。原本,,這個“空當期”可養(yǎng)兩茬小龍蝦,,一下就能增加許多收入。但“耕地非糧化”政策出來了,,小龍蝦不能養(yǎng)了,那能不能種小麥,?當然能,,而且剛剛好。于是,,陳號新用2018年之前形成的“合法蟹塘”實施“暫養(yǎng)”,,等到5月底、6月初小麥收割后,,再把麥田翻土,、鋪草、放水養(yǎng)蟹,。麥根翻出后留在蟹塘里,,既能給土地漚肥,又為螃蟹提供了“麥根上的大餐——各種害蟲”,,還因此凈化了麥田,。
這樣的做法收益可以說“特別好”,。
蟹塘上下游串聯(lián)以確保水質
蛻去“三殼”的小蟹生命力已經大大提高了,這時再按一畝2000只投放,,不松不緊剛剛好,,死亡率大大減低。
蟹塘養(yǎng)蟹時,,螃蟹把農田里的草籽,、草根吃掉了,,所以“蟹麥輪作”的耕地完全不用除草劑,;同時,養(yǎng)蟹殘留的有機物肥沃了土壤,,不僅底肥用量節(jié)省了2/3,,而且整個小麥成長期也只需少量施肥,這使得小麥品質大大提升,。
蟹塘里會有大量水草,,怎么辦,?割下來,扔進歷史上早已形成的魚塘里去喂養(yǎng)草魚,。
當然,,還有許多“黑科技”。比如,,陳號新每天都要夜觀蟹塘,,為什么?因為螃蟹夜里出來活動,。那觀察什么?很多,。比如,,蟹苗兒吃飽沒有?他要依據(jù)觀察確定投料水平,。陳號新車上除了泥,、食物,、飲料和無人機,,還有三只不同光強度的手電,這是他夜觀蟹塘必備的工具,。強光下,吃飽的螃蟹會在肚子上留下一條上下貫通的“黑線”,,否則就沒吃飽,。要分析沒吃飽的原因,是投料少了,?還是投料位置不對或風向變了,?跟著陳號新下塘的那天,發(fā)現(xiàn)螃蟹沒吃飽,,不僅“黑線”不飽滿,、不清晰,而且塘里的水比較渾,陳號新說,,投料少了螃蟹爭搶食物,,就會造成水渾。
再比如,,陳號新研究發(fā)現(xiàn),喂螃蟹的食料必須順著風向,,往下風處投喂,。為什么?因為風吹水面,,浮游生物會跑到下風處,,螃蟹也會跟過去。所以,,投喂必須在上風處投10%,在下風處投90%,,但如果投料后風向變了,,那螃蟹就要餓肚子了。
還有就是水草,。養(yǎng)蟹先養(yǎng)草,,水草的養(yǎng)護技術決定養(yǎng)蟹水平的高低。為什么,?螃蟹白天要躲在水草里,尤其是蛻殼時,,沒有水草,,螃蟹的殼就蛻不下來,就會死去,。但水草又不是越密越好,,密不透氣,水草會死,,水質變壞,螃蟹也活不成,;水草過疏,,水質得不到水草的充分凈化,而且不夠螃蟹用,,扎堆兒打架,,成活率也會降低,。還有就是,從遠處把水草運過來,、種下去,,也是不小的成本。所以,,必須掌握科學合理的水草密度,。
如此等等的“黑科技”,真有什么了不起嗎,?我的體會是:農業(yè)科技或許就是這樣,,它需要的不只是農肥,、農藥、種子等研發(fā),,更需要有心之人執(zhí)著于此,,天天浸泡在田間地頭去潛心地琢磨。就像陳號新,,他并未受過專門的農業(yè)科技訓練,,但就像他所說,農業(yè)養(yǎng)殖,、種植就像養(yǎng)孩子,他經常是按照對人,、對孩子的體會去發(fā)現(xiàn)“喂養(yǎng)”的好方法,。比如,“扣蟹”高密度“暫養(yǎng)”就是從養(yǎng)孩子的道理中得到啟發(fā),,一個孩子不愛吃飯,,孩子多了搶著吃,搶著吃就吃得多,;孩子小,活動范圍也要小,,活動范圍越大,,出事的概率越高。
環(huán)境監(jiān)測設施
打通產業(yè)鏈,,練就獨門技
按照陳號新的總結,,養(yǎng)蟹有四大痛點:種蟹太貴,,買苗太貴,技術傳統(tǒng),,產量不高,。如何破解這四大痛點?陳號新用了3年時間,,親自帶著團隊去做?,F(xiàn)在,“京淼源”的種蟹自己培育,、蟹苗自己培育、不斷技術創(chuàng)新,。
養(yǎng)蟹,,解決蟹苗數(shù)量和品質問題特別重要。據(jù)了解,,種蟹必須在海水里產卵,,然后由卵孵出沙粒大小仔苗(術語稱“大眼幼體”),,黃燦燦,、麻渣渣,。從“大眼幼體”長成“扣蟹”通常需要9個月的時間,,之后才能放入蟹塘養(yǎng)育。整個過程中,,死亡率極高,,專業(yè)性極強,所以在養(yǎng)蟹市場上,,“大眼幼體”的培育,、運輸、銷售都是專業(yè)化的,,等到長成“扣蟹”下塘的程度,,專業(yè)戶就會把“扣蟹”拿到市場上售賣,,江蘇“扣蟹”一般在25元/斤,,無為本地“扣蟹”大約40元/斤,,但每年價格不一,2023年“扣蟹”價格最高時可達60元/斤,。
為什么不能買苗養(yǎng)蟹,?我在“京淼源”了解到原因,。“扣蟹”同樣是養(yǎng)在蟹塘里,,如何捕撈,?通常要下地籠,。前一天晚上,在蟹塘里放上一條長長的地籠,,用誘餌把螃蟹引進來,,第二天早上提起地籠完成捕撈。但遇到“京淼源”這樣的養(yǎng)殖大戶,,蟹苗用量巨大,,售苗專業(yè)戶等不及蟹苗“自投羅網(wǎng)”,怎么辦,?他們就會把一種藥撒進蟹苗塘,讓蟹苗拼命往岸上跑,,然后捉了賣給養(yǎng)殖戶,。
結果是什么?“扣蟹”放進蟹塘后大量死亡,。更嚴重的問題是:把“扣蟹”放入蟹塘之后,,養(yǎng)殖戶根本不知道多少“扣蟹”已經死亡,只能等到螃蟹成熟捕撈時才知道產量,,比如江蘇“扣蟹”,其成活率一般只有30%到40%,。
不僅如此,,蟹塘還會引來大量水鳥,據(jù)“京淼源”測算,,每年因水鳥侵襲而導致養(yǎng)蟹損失就高達300多萬元,。問題是:為了保障產量,蟹塘就要及時補苗,,但補苗時,,“扣蟹”供應已近尾聲,貨少價高,,而且品質無法保障,。所以,“京淼源”必須構建“種蟹、大眼幼體,、扣蟹,、成蟹”全鏈條養(yǎng)殖。實踐證明,,全鏈條養(yǎng)殖后,“京淼源”的“扣蟹”成活率可達60%,。按照陳號新的說法:“我們打通這個鏈條,再想讓我賠錢都難了,。當然,,除了發(fā)生自然災害?!?/span>
該補多少苗,?“暫養(yǎng)”方式也給了“京淼源”游刃的空間。第一,,“暫養(yǎng)”密度大,憑經驗觀測相對容易,;第二,,采用高科技手段,也可以實現(xiàn)水下觀察,;第三,,自己培育蟹苗,,充裕程度大大提升,,不僅可以隨時給蟹塘補苗,,而且補苗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再比如種蟹問題,,以前“京淼源”要700多元一只從別人那購進,,然后回來讓種蟹交配繁育后代。但現(xiàn)在,,“京淼源”自己培育種蟹,,一只種蟹成本只有70到80元,一下就把種蟹成本拉低了80%到90%,。同時,為了避免種蟹“近親結婚”,,“京淼源”就拿著自己的種蟹去遠方去易貨,。比如,,拿自己的優(yōu)質公蟹去交換其他地方的優(yōu)質母蟹,一只換一只,,沒有價格問題,。
說到農業(yè)產業(yè)鏈,,最關鍵的還是銷售環(huán)節(jié),但這恰恰是“京淼源”的長項,。
如今,,“京淼源”在北京、上海,、遼寧盤錦等大中城市都設有銷售網(wǎng)點,,自家土地上產出的一切基本上是有多少賣多少。為了提高種糧收益,,也為了提高銷售渠道收益,陳號新的眼睛已經盯上了糧食深加工,。但是,,加工車間的廠房已經蓋好了,卻遲遲沒有購進設備,。為什么,?陳號新不急,在他看來,,糧食加工屬于第二產業(yè),而干好第二,、第三產業(yè)的關鍵是要有雄厚的第一產業(yè)做基礎,,尤其是第二產業(yè)。什么意思,?陳號新的解釋是:沒有足夠的農業(yè)產量,,銷售部門還可以進他人貨銷售,但第二產業(yè)不行,,機器一開,原材料供應就必須源源不斷,,沒有足夠的糧食供給,,要么停工,要么買糧生產,但無論怎樣,,虧損風險會成倍增加,。
其實,陳號新認真調研過,,他發(fā)現(xiàn),,許多認為種糧不賺錢而轉向糧食深加工的村鎮(zhèn)或企業(yè),都會因為原材料供給短缺而使生產斷斷續(xù)續(xù),,質量和數(shù)量難以保障,,最后深陷困局。
誰在從事田間管理,?在牌樓村,在“京淼源”管理的土地,,隨處可見的是郁郁蔥蔥的莊稼和充滿希望的蟹塘,,但卻很難看到人,。要找到那些田間地頭干活的人,,一定要在公司管理人員引領下,,在特定時間和位置上才能找到。為什么,?我了解獲知,,原來在這里,兩位70歲開外的老人居然管理著1000畝農田,,而同樣年齡的老人管理蟹塘,,也是兩個人管理40到120畝。
沒有年輕人嗎,?沒有,年輕人都進城了,。這讓陳號新非常頭疼,,“京淼源”一些技術工作需要年輕人,但月薪8000元工資都招不來,,他們寧愿6000元待在上海,。那70多歲的老人能夠承受田間勞動嗎?現(xiàn)在看問題不大,,因為“京淼源”實行了一套特殊的管理方式,。
第一,“京淼源”按照不同地塊,、不同專業(yè)分了26個生產組,有專門種桃種梨的,、專門種麥的,、專門種稻的、專門養(yǎng)蟹的,、專門養(yǎng)魚的等等,,每個生產組都有一兩個領頭人,對產出品的數(shù)量,、質量負責;第二,,所有養(yǎng)蟹,、種糧、打理果樹都有什么時候該干什么,、怎樣去干的標準化操作流程,,由“京淼源”統(tǒng)一制定,由生產組領頭人負責嚴格執(zhí)行,;第三,,種植養(yǎng)殖所需全部機械,、物料等生產資料,都由“京淼源”統(tǒng)一供給,,“京淼源”有專業(yè)保障團隊,,保證“你要槍要炮,第一時間送到”,。
那種植養(yǎng)殖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怎么辦,?分清責任,全力補救,。如果是公司流程或提供的物料有問題,那公司負責,;如果是執(zhí)行中出問題,,那由組長負責。現(xiàn)在,,“京淼源”向組長提供的物料,、價格,、用量等都是公開的,也都要經過組長們的確認,;確認后再出問題,,那就是操作問題了,,不用公司懲罰,收成降低,,肯定影響組長收益,。所以,組長們不敢懈怠,,更不敢馬虎,,他們就好像“一線指揮員”,需要犁地,,拖拉機就來了,;需要播種、噴灑農藥,,無人機就來了,7秒一畝,。
田間管理需要老人們自己動手的工作當然會有,,但蟹塘工作相對要多,,比如每天要定時定量投喂,必要時還得給水草施肥等,;糧田工作就少多了,,主要是定時定量澆水、觀察長勢,、防范病蟲害等,,而就算是這樣的工作,,實際也已被田間“智能設備”完成,但老人們的種糧經驗非常重要,,陳號新很重視,,借鑒他們的經驗能讓“智能更加智能”。目前,,為“京淼源”工作的老人,,平均年齡超過65歲,,最大年齡81歲。
還有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無論如何種地都需要用工,,那工從何來?老人們自己去找,,他們十里八鄉(xiāng)的關系多,,招工也來得方便。用工支出,,按照公司認可的標準,,由公司統(tǒng)一支付。
26個生產組組長一年下來如何結算,?第一,按照公司要求,,老人們完成標準化的規(guī)定動作,,每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資。第二,,每個生產組都有自己的賬簿,,一年用工的工資連同田間管理所用機械、農肥,、農藥等一切費用按照公開價格計入成本,。第三,產品出售時,,糧食由公司按照當年價格全部收購,;但螃蟹不行,它要用地籠誘捕,,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撈干凈的,,而且出售也需要時間,所以螃蟹收獲需要按照當日市場價格,,逐步出售,,然后記賬。第四,,等到螃蟹大致都捕干凈了,,開始結賬,首先是在所有銷售收入中扣除一年之間所有的生產成本,,算出銷售利潤,,老人們將從利潤中分享10%到20%的提成,原則是收成越好,,提成越高,。
比如,,在“京淼源”有10個大棚,里邊種的是陳號新精心選育的一種很有特色的“圣女果——小西紅柿”,,口感非常棒,,果還沒采已經被預訂了,不夠賣,。管理10個大棚的陳利軍就是一位古稀老人,,他們每天要從附近村里請來五六位兄弟姐妹幫忙采果,日薪120元,。實在人手不夠,,陳利軍會向公司求援,從其他地方調人過來,?!耙粋€大棚一年能賺多少錢?”陳利軍回答:“10多萬吧,?!蹦顷惱娔艿枚嗌伲棵吭?000元工資,,加上大棚凈利潤的10%提成,。算下來,總也有15萬元左右,。
“京淼源”現(xiàn)有26個生產組,,每位領頭人一年算下來,差點的能夠收入10萬到15萬元,,強點的能夠達到20萬到30萬元,最棒的可以達到50萬元,;而其他那些“高齡小工”,,除去土地流轉收入外,也能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每年獲得3萬到4萬元收入,。而且,,那些收入較高的大戶,也會給兄弟姐妹們一些“犒勞”,,目的就是“請您來年還跟著我干”,。
田間管理到此為止?當然不是?,F(xiàn)在,,走在“京淼源”的田間地頭,人們會看到許多信息顯示器,,上邊顯示著土地和空氣的溫度,、濕度等,;另外,在田間還能看到星星點點的簡易小屋,,里面除了暫時存放于此的農具,、農肥等,還有一個“電腦機柜和監(jiān)視器”,,它的作用是把“所在區(qū)域”的田間信息實時送往“京淼源”的中心機房,,由此形成“京淼源”完整的數(shù)據(jù)采集和分析系統(tǒng),幫助公司作出農田管理決策,。
目前,,“京淼源”需要重點突破的是:“蟹麥輪作”田間管理數(shù)字化解決方案。按照方案設計,,“京淼源”正在完善“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無人機近地遙感監(jiān)測+地面?zhèn)鞲衅鞅O(jiān)測——空天地結合的立體監(jiān)測體系,,以此全方位、全周期采集“蟹麥輪作”期間的各種數(shù)據(jù),;同時搭建數(shù)據(jù)處理,、多源融合的大數(shù)據(jù)平臺,并形成“可視化,、科學化”田間監(jiān)管體系,。據(jù)陳號新介紹,他們的初級目標是為“蟹麥輪作”提供大數(shù)據(jù)決策系統(tǒng)和讓無為市各區(qū)縣形成多個數(shù)字化“蟹麥輪作”的千畝示范田,。
我有不解,,“蟹麥輪作”是付出巨大代價得來的獨門絕技,別人知道了都去做,,那“京淼源”不就沒有優(yōu)勢了,?面對這個問題,陳號新沉吟良久,,然后“怯生生”地說了句:“咱不得有點家國情懷嘛,。”我又不解:“干嗎不理直氣壯地說,?”陳號新說:“沒人信,,還背地里說我唱高調?!?/span>
實際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反復論證,,“京淼源”現(xiàn)在已經有了很多專利技術,,但陳號新并不打算獨享它們。他告訴我,,申報專利只是為了證明這個技術是他們發(fā)明的,,如果有很多人使用,,那是他們的一份榮譽。他說:“英雄都是為榮譽而戰(zhàn)的,?!?/span>
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但是,京淼源的“頭等大事”并不是自己的事,。因為養(yǎng)蟹的水一旦被污染,,那對“京淼源”必定是滅頂之災。所以,,陳號新對水源,、水質的保護也算是煞費苦心了。牌樓村地處銀屏山南側一個極緩的緩坡上,,直接的上游水源來自它背靠的銀屏山,,山中泉水匯集成澗,流入三個小水庫——幸福水庫,、響山水庫和牌樓水庫,。這其間劃分兩段:第一段是一股山澗溪水直接流入牌樓村的部分蟹塘和農田,然后流入牌樓水庫,;第二段是三個水庫繼續(xù)向下,,為“京淼源”的另一部分蟹塘和農田供水,然后流入下游山澗,,匯入永安河,,直至入長江。
也就是說,,“京淼源”的田地夾在三個水庫之間,,山水有節(jié)制地順流而下,為牌樓村附近的土地帶來不竭的生機,,但關鍵問題是:如何能夠利用好,、保護好這滾滾財源?
曾幾何時,,陳號新必須面對的是“大片早已撂荒的土地”。在陳號新的手機里,,我看到一組視頻,,反映的就是他剛剛接手這片土地時的景象,干涸的農田,、干涸的水渠里長滿荒草,,一片凄涼。很顯然,,陳號新必須改變這樣的狀況,。怎么改變,?重新規(guī)劃一切。除掉荒草,、修復土地,、通水接電,這需要巨額資金的投入,。那些日子,,陳號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釘在這片土地上,,全憑后備箱里的那堆吃喝,辛苦自不必說,,而整個過程中,,最讓他費心的就是:水該怎么辦?
怎么辦,?過程一言難盡,,但現(xiàn)在看,一個完整的水循環(huán)體系已經在“京淼源”的田野里成熟了,。首先是把所有的蟹塘用水串聯(lián)起來,,山上和水庫流下來的第一股清水養(yǎng)蟹,然后通過特有的水草養(yǎng)護技術,,既保持水質,,又讓自然活水提升了螃蟹的品質。其次是蟹塘出來的水流入魚塘,,魚塘里養(yǎng)了大量的花白鰱,,而花白鰱吃掉了水中絕大多數(shù)的有機物。然后水再往下流,,流入同樣被水串聯(lián)起來的稻田,,水在稻田里一級一級地流過,進一步吸收了水中的有機物,,最后流入牌樓水庫或山澗溪流,。
效果如何?目前,,牌樓水庫常年保持一類水質,。我們來到水庫邊上,陳號新捧起水來直接喝,。他說:“沒事,,這水可以直接喝。”我的腸胃不好,,自然不敢,,但我確實看到牌樓水庫的水清澈見底,沒有任何一點富營養(yǎng)化的水藻,。水面上,,各種水鳥自由嬉戲;水面下,,各種魚類歡快游弋,。另外,牌樓水庫養(yǎng)魚一年只捕一次大魚,,原因是:水庫里的小魚多了,,水鳥吃飽了,就不去禍害蟹塘了,。
“京淼源”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還有一個“絕活”,,就是“反抽灌溉”。在天降大旱之時,,“京淼源”會在山澗臨時“筑壩”,,其實就是用“堆土+鋪膜”的方式臨時攔水,然后用水泵把下游的水抽到上游,,再通過設計好的溝渠自然流回到山澗當中,,如此循環(huán)往復,確保了蟹塘和農田流水不竭,。所以,,陳號新不僅非常關注上游水庫的水質,同樣也要關注下游山澗的水質,,從而整體保證了清水匯入永安河,。為水能保質保量地循環(huán)往復,僅僅2023年“京淼源”就投建了38公里設施,。
實際上,,京淼源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初期投資6000萬元,第一筆錢花在污水處理上,,用的是“京淼源”第一大股東朱銘從日本學來的污水處理技術?,F(xiàn)在5年過去了,每年朱,、陳二人都會把商業(yè)上賺來的錢,,以及農業(yè)種植養(yǎng)殖取得的利潤又向土地繼續(xù)投入,總體已接近2億元,。
“人家一年能賺多少億,也沒見誰舍得這么往土地里砸錢,,這錢砸進去,,收回來得好多年,。可你這一年也賺不了多少錢,,干嗎不去賺點快錢,?”“賺快錢?說實話,,真能賺到快錢的人沒幾個正路子,,所以賺了幾十億、幾百億就惦記往外跑,,為什么,?經不住查,一查就露餡,,一露餡就沒了,。我們不干那事兒,價值觀也不允許我們干那事兒,,咱就老老實實賺點辛苦錢,,能讓農民把我們當成英雄,足夠了,?!?/span>
如今的“京淼源”人,愛護水就像愛護生命,。而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京淼源”把銀屏山上幸福水庫、響山水庫周邊和流經區(qū)域的幾乎所有土地都流轉到公司名下,,進行統(tǒng)一管理,,盡最大努力保護這片綠水青山,并正在讓它變成越發(fā)沉甸的“金山銀山”,。
說實話,,我之所以開始這次調研,正是因為我從朱,、陳二人身上嗅到了一股“中國資本應有的味道”,。他們根本算不上什么富貴之人,更看不到任何奢靡浮華,,甚至連一輛像樣的高檔轎車都沒有,,但他們卻把辛苦賺來的錢砸向了土地,借重政策之勢,、市場機制和一己之長讓土地長出更多財富,,去和那些愿意勤奮勞動的農民分享,而且心甘情愿、樂此不疲,,這會不會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中國資本應有且特有的那個“精神家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