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銀屑病越來越有“靶”握
2024/10/29 10: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閱讀:1.3萬
10月29日世界銀屑病日到來之前,,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皮膚科張建中教授舉辦了一次科普講座,,介紹了銀屑病的典型癥狀和發(fā)病機制,分享了前沿治療手段,。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但銀屑病并非因為真菌或細菌感染導致,而是一種免疫介導的慢性,、復發(fā)性,、炎癥性、系統(tǒng)性疾病,,不具有傳染性,。銀屑病可在任何年齡發(fā)病,以青壯年居多,。
“銀屑病不是簡單的皮膚病,,還會影響到患者的心理、社交等方方面面,?!睆埥ㄖ姓f,,隨著銀屑病病情加重,,患者可能合并各種復雜共病,如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肥胖、炎癥性腸病等,,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影響個體壽命,,“所以一定要及早進行治療,避免病情向中重度發(fā)展,。如果已經(jīng)是中重度患者,,那就應該盡早啟動系統(tǒng)治療?!?/span>
銀屑病與炎癥息息相關,,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之所以人體內會出現(xiàn)這種致病的炎癥狀態(tài),,張建中解釋道:“這就像是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出現(xiàn)了小故障,。當面對像壓力、感染等內外部的一些刺激因素時反應‘過度’,,產(chǎn)生了過多的炎癥因子,。正常情況下,炎癥因子是來保護人體的,,可這時數(shù)量太多了,,反而開始攻擊人體,。攻擊在皮膚上就會出現(xiàn)皮損和鱗屑,在關節(jié)上就會變成關節(jié)病型銀屑病,?!?/span>
據(jù)張建中介紹,銀屑病治療應遵循“規(guī)范”“安全”和“個體化”三大原則,,輕度患者可以外用藥治療為主,,當病情發(fā)展至中重度,就要及時啟動系統(tǒng)治療,。目前臨床上的系統(tǒng)治療包括傳統(tǒng)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呤,、環(huán)孢素、阿維A)和靶向療法(如口服靶向藥,、生物制劑)兩大類,。前者通過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進行廣泛抑制達到治療作用,類似于“地毯式轟炸”,,所以如何平衡好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是一大挑戰(zhàn),,且臨床上不能長期使用。靶向療法是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一類前沿療法,,不同藥物針對的靶點不同,,但基本都是對核心炎癥通路上的關鍵點位進行“定點狙擊”,因此較傳統(tǒng)治療手段更為精準,。
“靶向治療極大改變了銀屑病的治療格局,。隨著靶向藥物的日漸豐富,不同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需求被大大滿足,?!睆埥ㄖ薪榻B,生物制劑是較早進入我國的一類靶向藥物,,屬于大分子藥物,,通過抑制關鍵炎癥因子(如白介素-17、白介素-23)來發(fā)揮作用,,取得了不錯的臨床效果,。但大分子藥物需要冷藏和注射給藥,有一定局限性,,且存在免疫原性風險(即人體把藥物錯認為“有害物質”產(chǎn)生相應抗體,,導致藥效衰減),“所以臨床上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希望選擇小分子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藥物,?!?/span>
大、小分子的靶向藥物有何不同,?張建中打了個比方:如果把炎癥通路看成是電視機接收信號播放節(jié)目,,細胞就像是電視機,,炎癥因子就像是天線。天線架到電視機上就可以接收到信號,,但想讓屏幕上出現(xiàn)畫面,,還得需要電視機里的零件把這個信號傳遞進去才行,細胞里的“酶”就是這個傳遞信號的零件,?!吧镏苿┑淖龇ㄊ抢瓟嗵炀€,不讓炎癥因子和細胞結合,;而口服靶向藥物是把零件鎖掉,,不讓信號傳遞下去。比如酪氨酸激酶2(TYK2)這個酶,,它是白介素-23,、白介素-17通路里非常重要的信號分子。所以從這點上來說,,口服靶向藥和生物制劑是殊途同歸,。”他說,。(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