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網絡頂流”牽手非遺文化
2024/11/15 14:55 來源:南方日報 閱讀:1.1萬
此去三年“沉淀”,歸來仍是“頂流”,頭部視頻博主李子柒這次突然回歸,,吸引了全網的目光,。而且一更新就是“三連發(fā)”,讓許多忠實觀眾大感過癮的同時,,也激發(fā)了不少路人網友對非遺文化的強烈興趣,。
2015年以來,李子柒開始創(chuàng)作田園生活風格的美食視頻,,在國內互聯網備受認可,,引發(fā)眾多博主學習模仿。也有網友稱她為“金牌外宣”,,因為停更之前,,她在海外某主流視頻平臺就擁有約1400萬粉絲,三年過去,,這個數字甚至增加到了近2000萬人,,評論區(qū)里,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們將她的視頻看了一遍又一遍,,更加向往東方古國的神秘魅力,,也期待這位“田園女孩”早日回歸。
李子柒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網絡世界的種種生態(tài):許多網絡平臺上,,博主們總是在為“粉絲量”“曝光度”焦慮,在激烈的競爭中,,“停更”幾乎就意味著“掉粉”,,即便是李子柒也無法避免這樣的“魔咒”;“流量”與“變現”高度綁定,,也使得整個內容生產的風氣愈發(fā)浮躁,。互聯網是有記憶的,,很多網友懷念李子柒,,其實是厭倦了喧鬧的音樂、夸張的辭藻和奇奇怪怪的植入性廣告,。李子柒對鄉(xiāng)村慢生活和自然風光的專注有著獨特的魅力,,在非遺文化等方面的深耕和創(chuàng)新又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鮮活素材。
在流量與熱度之外,是否還有另一條道路,?李子柒的嘗試也讓許多網友看到了視頻創(chuàng)作最本真的一面——內容為王,。遠離互聯網的這三年里,李子柒“貓著做自己的事情”,,她稱自己去了20多個省份,,拜訪了100多位非遺傳承人。從學習各種非遺技藝到了解背后的故事,,她既是一名體驗者,,也是一名參與者和支持者。在她的新視頻中,,除開招牌式的鄉(xiāng)村自然風光之外,,貫穿始終的是非遺藝術品的制作過程,還有非遺傳承人的精神面貌,。通過互聯網這座寬廣的“橋梁”,,傳統(tǒng)文化給人的印象不再只是“高大上”,還展現出許多不為人察的煙火尋常,。
正如李子柒所說,,“這是一個特別適合做文化傳播的時代”,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踩出一些新的腳印”,。這既需要創(chuàng)作者自身“扎下根去”,,如視頻里的李子柒劈柴削竹、養(yǎng)蠶繅絲,,過敏仍要堅持割漆,,顯然超越了體驗的范疇,帶給受眾強烈的共鳴,;也要用好網絡這個媒介,,不是被流量“帶著走”,而是找到合適的賽道,,非遺技藝散落在華夏大地的各處,,只要用心挖掘,小眾冷門也可成為“頂流”,。蜀繡,、藍染、漆器,、馬面裙……一個個文化符號不經意間被觀眾們認出,引發(fā)一波波彈幕和點贊,,其實也是在激勵廣大視頻創(chuàng)作者——做好內容,,銳意創(chuàng)新,相信市場和觀眾的審美力。
網絡空間潮起潮落,,即便是“頂流”也要接受時間的檢驗,;歷史長河大浪淘沙,但總有些“寶藏非遺”歷久彌新,。從潮汕英歌舞刷爆短視頻平臺,,到文創(chuàng)冰箱貼被排隊瘋搶,再到如今李子柒“強勢回歸”,,我們期待更多“網絡頂流”牽起非遺的手,,讓文化精品以嶄新的面貌被看見、被喜愛,。(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