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個飯、理個發(fā),、健個身,,咋就成了直播間“演員”?
2024/11/28 09:10 來源:工人日報 閱讀:1.2萬
一些商家通過直播手段引流,,顧客往往在毫不知情時已被拍入鏡——
【一不小心“被直播”,“鏡頭侵犯”如何破,?】吃個飯,、理個發(fā)、健個身,,咋就成了直播間“演員”,?
法官提示,遇到“被直播”“被拍攝”等情況,,可立即要求對方停止侵害,、刪除相關視頻
編者按
吃飯被直播、理發(fā)被直播,、健身被直播,,甚至走在路上都可能被鏡頭對準,成為短視頻素材……隨著全民直播風潮興起,,一些商家,、博主等借助短視頻平臺,在未征得被拍攝者同意的情況下進行直播,、拍攝,,涉嫌侵犯肖像權,,還可能帶來其他風險。本版推出組合報道《一不小心“被直播”,,“鏡頭侵犯”如何破,?》,探討“隨手播”“隨手拍”應遵循的法律邊界,,明晰商家,、博主、網絡平臺等各方的責任,。
手機架在收銀臺前,,店里的顧客一覽無余,有的是一桌朋友聚餐聊天,,有的是情侶兩人約會吃飯……11月25日晚上9點多,,廣東深圳一家火鍋店正在某短視頻平臺直播。離機位較近的幾位顧客,,各種微表情和動作都清晰展示在鏡頭里,,顯然他們并未意識到自己正在“被直播”。
在各商家直播間,,類似情況還有很多,。北京某連鎖理發(fā)店的直播畫面里,頭發(fā)涂滿白色藥水,、裹著塑料膜的顧客正在等待燙染,,顧客的面容和舉止清晰可見;此前還有游客表示,,自己在海南三亞身穿泳裝沖浪時被商家拍進直播間……健身房,、網約車、美容店等場所也出現(xiàn)過消費者“被直播”的情況,。
短視頻平臺以及網紅經濟的興起,,讓全民直播成為風潮。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渠道,,商家通過直播能提升知名度,,引導流量至線下門店,也能在直播間與消費者互動,,提供更具個性化的體驗和服務,。但是,不少商家直播時以顧客為“背景板”,,使得顧客的肖像權等受到侵犯,。商業(yè)直播的法律邊界在哪,值得探討,。
毫不知情下就餐過程“被直播”
今年8月,,江蘇的張女士與朋友在一家烤肉店吃飯時,,看到左前方收銀臺處架著一部手機,疑似在直播,。張女士在某短視頻平臺搜索該店鋪賬號,,發(fā)現(xiàn)果然是在直播,而且她和朋友的臉部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下出現(xiàn)在直播間,。
“雖然看的人不多,,但是未經允許就將我們的吃飯全程直播出去,感覺很沒有安全感,,隱私權受到了侵犯,。”張女士擔心,,如果有人惡意剪輯視頻并傳到網上,,或者直播間開了麥克風,他們的聊天內容被惡意傳播,,可能對其造成嚴重傷害,。
根據《直播電商行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報告(2023—2024年度)》藍皮書,我國直播電商用戶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截至2023年12月,,用戶規(guī)模達5.97億人,占網民整體的54.7%,。商務部數(shù)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直播電商平臺上來自各行各業(yè)的活躍電商主播數(shù)已達337.4萬人,。伴隨直播經濟走紅,,普通民眾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直播”,成為商家或是個人引流的工具,。
張女士向工作人員表達了不愿“被直播”的態(tài)度,工作人員調整了手機攝像頭方向,,但并未結束直播,,這時另一桌客人的臉清晰地出現(xiàn)在直播間里。沒多久,,鏡頭又轉到了張女士和朋友所在位置,。張女士找到餐廳管理者,對方很快關了直播,,并口頭道歉,。
北京舍支律師事務所律師丁冬成表示,民法典規(guī)定,,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民法典還規(guī)定,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商家對顧客的吃飯,、理發(fā)、健身,、乘車,,甚至沖浪過程進行直播,屬于制作使用了消費者肖像,,侵犯了肖像權,。同時,該行為還可能泄露了消費者不愿意為他人知曉的私密活動,、行蹤信息等,侵犯了隱私權,?!倍《烧f,。
沖浪被網上“圍觀”獲賠500元
根據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公眾號發(fā)布的一則案例,,2023年9月,小王和朋友前往海南度假,,在三亞海邊購買了沖浪和拍攝服務。商家承諾,,服務包含提供沖浪時的照片及視頻,全程不涉及任何直播。
但是,,在沖浪拍攝快結束時,小王發(fā)現(xiàn),,自己與朋友身著泳裝的一舉一動,都在線上平臺進行了直播,,所有瀏覽商家店鋪頁面的人都能觀看,。小王與商家進行交涉,,協(xié)商無果后選擇報警,。經警方處理,商家口頭道歉并刪除了視頻,,但拒絕給予經濟補償,,于是小王提起訴訟。
法院審理認為,,未經當事人同意,,擅自在線上平臺對其沖浪活動進行直播,構成對當事人肖像權的侵犯,。因此,對于小王要求商家書面道歉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關于小王主張的經濟補償,,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方式,、時間長短、后果等因素,,并結合小王所購項目的價格,,法院酌定賠償數(shù)額為500元,。
丁冬成分析認為,商家直播侵權事件頻現(xiàn)的原因,,首先是商家缺乏法律觀念,對合法,、守法的邊界意識模糊不清;其次,,許多商家認為讓顧客入鏡并未給其帶來實際傷害或者損害;再次,,違法成本低,被侵權人主張權利困難且麻煩,,直播商家因此受到處罰或者賠償?shù)陌咐容^少。
記者電話聯(lián)系了上述進行直播的深圳火鍋店,,店員表示:“老板要求每天營業(yè)后就開直播,顧客并不知道店里在直播,,我們也不會主動告知,顧客如果看到,,我們再解釋和溝通,?!?/p>
小王案件的審理法官認為,一旦遇到“被直播”“被拍攝”等情況,,可以立即要求對方停止侵害,,采取刪除相關視頻等方式消除影響,,并進行賠禮道歉,,視頻內容嚴重侵犯人格權利的,,可主張對方承擔賠償責任。如果對方使用該視頻進行謀利,,也可要求相關賠償。
商家直播應遵守知情同意準則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游云庭告訴記者,,每個人都平等地享有隱私權、肖像權等人格權益,,當直播內容涉及他人時,需要經過對方允許,;當他人明確拒絕時,要及時停止直播,。
在游云庭看來,直播時有人入鏡屬于不可避免之事,,如果只是偶然入鏡,,可能爭議并不大,,但如果在理發(fā)店、餐飲店或泳池,,長時間地對著特定消費者,,可能產生侵犯肖像權、隱私權的問題,。如果直播可以回放,也會引發(fā)侵犯隱私權,、肖像權等相關權益的爭議。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數(shù)字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邱澤奇告訴《工人日報》記者,,直播時能否讓他人入鏡,法律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是應該遵循知情同意的基本準則,。平臺也有責任提醒商家,直播需要征得入鏡人同意,,或者避免他人入鏡,。
上海財經大學數(shù)字經濟系教授崔麗麗建議,,商家應提前就可能開展的直播活動進行預先告知,例如,,以顧客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方式征得顧客同意。此外,,直播過程中還需要對顧客個人的關鍵信息進行技術處理,比如對面部進行遮擋,,對聲音進行處理等,。
崔麗麗還認為,,商家直播行為應對參與人進行適當?shù)纳虡I(yè)付費,具體可由商家與顧客協(xié)商,。如果消費者認為商家的直播行為侵犯了其相關權益,,可以向消費者協(xié)會、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投訴,,情形嚴重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平臺和監(jiān)管部門也應對商家的直播加強監(jiān)管,,提供快捷有效的舉報渠道,,以停播或封禁賬號等方式對商家進行警告或處罰,。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引導商業(yè)直播規(guī)范發(fā)展,加強對消費者肖像權,、隱私權等人格權保護。
本報記者 陶穩(wěn)《工人日報》(2024年11月28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