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樹到一座城:戈壁小城格爾木的發(fā)展傳奇
2024/12/19 09:4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閱讀:1.4萬
從慕生忠將軍在市區(qū)親手種下的一棵樹,,到茫茫戈壁里的一片綠洲,,從插下一把鐵鍬建起的“帳篷城”,,到聯(lián)疆絡藏的高原交通樞紐,70年來,,格爾木這座因青藏公路而生的城市,已經成長為我國西部的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之一,。
因路而生,,由路而興,格爾木的蝶變是青藏公路帶動沿線地區(qū)發(fā)展的集中體現(xiàn),。如今的格爾木,,在發(fā)揮優(yōu)勢努力打造航空、公路,、鐵路立體交通樞紐的同時,,也走出了一條以清潔能源、鹽湖產業(yè),、生態(tài)旅游,、特色農牧業(yè)等為主的綠色發(fā)展之路。這座柴達木盆地里的戈壁小城,,正迸發(fā)出源源不斷的綠色發(fā)展活力,。
“插下鐵鍬的地方就是格爾木”
夏日里的格爾木將軍樓公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將軍樓對面,,幾棵楊樹長得高大粗壯,據介紹,,其中一棵就是當年慕生忠將軍親手種下的,。
20世紀50年代初,格爾木還只是柴達木盆地的一個地域名稱,,沒有具體的城鎮(zhèn)或者定居點,。根據資料記載,當時居住在格爾木地區(qū)的人口只有800余人,,全部是牧民,,且居住分散。
1953年,,慕生忠將軍率領筑路大軍到達格爾木,。可到了格爾木,,大家卻傻了眼,,除了地圖上標注的“噶爾穆”之外,茫茫戈壁之上哪有生機,?正當大家疑惑之時,,慕生忠將手中的鐵鍬插在地上,并大聲告訴大家:“我們的帳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格爾木,!”
“插下鐵鍬的地方就是格爾木?!彪S著第一頂帳篷在此搭起,,筑路大軍便成了格爾木的第一代居民。此后,,又有數萬將士從四面八方匯聚格爾木,,格爾木也從“帳篷城”“窯洞城”逐漸發(fā)展成小鎮(zhèn)的模樣。
老養(yǎng)路工人吳戰(zhàn)瑞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仍激動不已,,“那個時候大家都充滿干勁,,條件艱苦算什么?滿腔熱血能把柴達木的冰雪都融化”,。
沒有房子就自己建,,沒有樹木就自己種。1954年初,,慕生忠?guī)еと藗冊诟駹柲拘耷?,開荒種地,,從千里之外的西寧市湟源縣運來14萬株樹苗,種下格爾木第一片綠色,,還在駐地旁開墾出27畝菜園,,為格爾木軍民打下蔬菜種植的底子。
“我們要住下來,,當格爾木第一代居民,。我們要在世界屋脊開辟一條平坦大道,在柴達木建設一座美麗花園,。我們喜歡城市,,但更喜歡自己親手建造的城市?!蹦缴耶斈甑暮姥詨颜Z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格爾木人,,這座年輕的戈壁小城,在柴達木盆地里不斷“生長”,。
李來所老人是格爾木的第一代建設者,,談起當年經歷,他仍激情滿懷,?!奥禳S沙、干旱少雨,,真沒見過這樣的環(huán)境,。是心里的一團火讓我們義無反顧?!彼蛻?zhàn)友卸下行李,,成為柴達木盆地開發(fā)建設隊伍中的一員。
“我所在的連隊,,負責的是青藏鐵路西格段建設前期的通信保障任務,經常頂著大風出去維護線路,。有一次,,兩個新兵出去以后就刮起了沙塵暴,我們足足找了一天才把兩個人找到,?!蓖魵v歷在目,李來所平靜地講述,,眼里卻滿是水霧,。“不少戰(zhàn)友倒在了筑路一線,,有的立了碑,,有的只是用木棒插在墓前,,不少人的墓找也找不到了?!?br/> 雖然條件艱苦,,但格爾木的建設者們沒有選擇離開,他們在格爾木成家定居,,在這座戈壁小城扎下根來,。“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在幾代格爾木人的努力下,格爾木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千里荒野,,現(xiàn)在楊柳成蔭”,慕生忠將軍近30年后重返舊地,,揮筆寫下對格爾木變遷的深深感觸,。如今的格爾木交通便捷、綠樹成蔭,,到處充滿勃勃生機,,從鐵鍬“種下”的城,到如今青海省副中心城市,,一代代建設者們用汗水在柴達木盆地書寫下城市建設的輝煌傳奇,。
高原上的“旱碼頭”
隨著青藏公路的開通,格爾木變成了進藏的重要交通樞紐,,來來往往的人流在格爾木匯集中轉,,天南地北的貨物在格爾木買賣集散。
年過七旬的老人趙軍在20世紀70年代參軍,。當時,,他戴著大紅花從貧窮的甘肅老家坐上軍車,經過7天的搖搖晃晃,,跟幾位同鄉(xiāng)一起,,來到了當時已是小城鎮(zhèn)的格爾木。
“那個時候格爾木到處都是卡車,,在街上能聽到全國各地口音,。格爾木是進藏前最后一個大補給點,什么新奇玩意兒都能在格爾木看見,?!壁w軍說,對于他這么一個來自偏遠鄉(xiāng)村的農村娃來說,,到格爾木算是“開了眼”,。
“巧克力,、麥乳精、水果糖……我在家里見都沒見過這些新東西,?!壁w軍說,參軍的第一筆津貼發(fā)下來之后,,他就買了一包水果糖寄回老家,,“這么甜的好東西,要給家里人也嘗一嘗,?!?br/> 1984年5月1日,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通車,,火車駛進了小城格爾木,。
58歲的李中石,是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機務段整備車間的一名高級技師,。40年前,,剛參加工作僅一年的他參與了西格段開通典禮,人生軌跡從此與西格段發(fā)展有了不可分割的印記,。
“一開始是綠皮車,,后來是紅皮車,現(xiàn)在是復興號動車,?!痹趲资甑墓ぷ魃闹校钪惺群髾z查處理過的內燃機車型號達10余種,。機車越來越先進,,來往格爾木的列車也越來越多?!安粌H是公路樞紐,,格爾木的鐵路樞紐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不少中歐班列,、南亞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列車在格爾木停靠編組,。”李中石說,。
如今,,格爾木已經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民航等為主的立體交通網絡,。青藏公路,、格茫公路、柳格高速三條公路干線與青藏鐵路,、敦煌鐵路,、格庫鐵路三條鐵路干線在格爾木交會。格爾木機場越來越繁忙,,已成為青藏高原上重要的中轉機場之一,,近年來各項數據屢創(chuàng)新高,今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格爾木機場航班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均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格爾木陸港園區(qū)管理委員會主任鄧生珍介紹:“格爾木向外發(fā)展已經有了四通八達的堅實依靠,,由僅僅承擔西藏中轉任務的進藏‘旱碼頭’,蛻變成為西部地區(qū)通往藏,、川,、新、隴等地的重要交通樞紐,?!?/span>
戈壁小城的綠色未來
從慕生忠手植的一棵樹,到如今綠樹成蔭的戈壁綠洲,,一代代格爾木人用勤勞的雙手繪成了綠水青山,。如今的格爾木,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綠色已經變成了這個戈壁小城的發(fā)展底色,。
“原來整個格爾木城里只有那么幾棵樹,,大家都像養(yǎng)國寶一樣養(yǎng)著?!蹦赀^半百的老養(yǎng)路工郭長青回憶起小時候格爾木的樣子,。如今,走在格爾木市區(qū),,街道整齊干凈,,兩邊綠樹成蔭,城市的色彩變得越來越繽紛,。
1991年由部隊轉業(yè)到格爾木市林業(yè)站工作的安從齊,,見證了格爾木的“綠”程?!澳菚r候種樹,、挖渠,、澆水全靠人工,但大家都鉚著勁,,人定勝天嘛,!”安從齊說,“同志們都不怕累,,頂著風沙挖坑種樹,,種一次樹回到家,身上能抖下半斤沙子,?!绷謽I(yè)站里的七八個同志不分男女,都成了挖坑種樹的好勞力,。
安從齊和同事們的努力沒有白費,。幾年間,2萬多棵紅柳,、新疆楊,、青楊開枝散葉,在蒼茫的黃色上播下星星綠意,。
“植綠人”越干越有勁,,格爾木的綠色越來越多。從2000年開始,,地方黨委政府投入大量資金開展人工造林活動,,格爾木的綠化總量以每年百萬棵林木的數量增加。截至2023年底,,建成區(qū)綠化覆蓋面積達949.4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48平方米;自2012年以來,,完成國土綠化65萬余畝,。
除了連片成蔭的綠色植物,這座戈壁小城還被一片片“藍色海洋”包圍,。從格爾木市出發(fā),,沿著109國道一路向東,沒多遠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光伏發(fā)電板,。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戈壁灘,讓這里煥發(fā)出勃勃生機的是綠色能源開發(fā),。
格爾木市地勢平坦開闊,,年平均日照小時數為3096.3小時,而且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完善的電網支撐,是全國太陽能資源開發(fā)綜合條件最具優(yōu)勢的地區(qū)之一,。越來越多的能源公司看中這些優(yōu)勢,選擇來格爾木發(fā)展光伏,、光熱等新能源產業(yè),。
格爾木正泰新能源開發(f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司的場區(qū),,黃沙,、藍天和光伏板形成了天際間一道特別的風景。工作人員介紹,,現(xiàn)在公司的電能已經并入國家電網統(tǒng)一調度,,給全省乃至全國送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清潔能源開發(fā)一直是我們市發(fā)展的一個重點,?!备駹柲臼懈笔虚L肖軍介紹,目前,,新能源裝機1006.30萬千瓦,,占電力總裝機92.2%,占全州新能源總裝機46.7%,,占全省新能源總裝機21%,。未來,格爾木市將著力吸引全球光伏領軍企業(yè)進駐格爾木,,補齊產業(yè)鏈發(fā)展短板,,全力構建新能源產業(yè)體系,推進新能源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
因路而生,,由路而興。70年來,,在柴達木盆地里努力“生長”的小城格爾木,,成長為西部地區(qū)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由建設青藏公路,、川藏公路而形成的“兩路”精神也成為這座城市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未來,格爾木必將繼續(xù)發(fā)揮區(qū)位優(yōu)勢,,為高原發(fā)展穩(wěn)定作出更大貢獻,。(記者 王浡)